有笑話常說,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。近日,江蘇一些地方新修的馬路紛紛種上了黃豆,黃豆占了車輛的路,讓車輛無路可走。據媒體報道,這是因為這些馬路以及其它用地來路不明,如今國土稽查要進村了,於是上演了這麼一齣馬路種黃豆的鬧劇。
  說來生活不易,全靠演技。近年類似事件創意不斷。蓋土種上黃豆土豆只是其中一種,如法炮製的有鋪薄膜種菜、鋪稻草玉米稈、種無根樹等等,還有直接刷綠漆將建築工地偽裝成耕地,最有科技感的當然要數使用軍事偽裝網躲避衛星檢查。不過,即便再高超的技巧,躲得過衛星,也躲不過群眾的眼睛。
  馬路種黃豆只是掩蓋了錶面的問題,問題在於,耕地到底去哪兒了?據村民反映,這些路所屬的土地,本來是周邊水稻田,後來土地被征收了,不知道什麼用途,也不知道占地修路有沒有手續。我國對耕地占用有嚴格審批評審程序,並且要得到村民和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意畫押,從村民茫然、政府膽怯情形看,耕地去哪兒的確是一個有待追問的問題。
  事實上,一些地方,先上車後補票的現象不在少數。土地督察制度出台之初具有相當威懾力,如今匆匆數年監管“紅利”漸漸消失,但是地方政府圈地衝動並未減弱,這才導致馬路種黃豆的鬧劇頻出。濫批土地往往能讓地方政府名利雙收。一方面,土地出讓金能給地方政府帶來大筆預算外收入,另一方面,不管是占地開發房地產,還是廉價出讓工業用地招商引資,都能帶來GDP增長,帶來政績。所以,不管住官員,不可能管住土地。並且因為諸如政府修路多屬於集體決策,相關責任很難認定。因此,管住土地真正的挑戰在於管住官員。
  當然馬路種黃豆背後是一個複雜的政治經濟學難題。如此膽戰心驚掩蓋問題,當然也反映近年土地督察力度逼人。只是隨著用地審批權上收,督察力度空前,諸如能源、交通、水利等重點建設項目急需用地,往往都需要高層國土資源部門嚴格審批,這也客觀導致地方政府為了加快經濟油門,冒險關燈彎道超車。這也是個別地方政府與失地農民矛盾的根源。
  說到底,徵地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,是一個政府是否能夠尊重農民權利的問題。無論是為交通、大學城等公益項目,還是建設開發區、房地產等商業項目,都需要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基礎上,形成一套完善的土地價格形成機制,否則上不能應對土地督察,對下也容易失去民心。馬路種黃豆,瞞天過海殺雞取卵式的發展,不僅會讓群眾無路可走,也會堵塞了地方經濟的未來之路。
  (原標題:馬路種黃豆,耕地哪兒去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w08awxys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